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交通運輸行業是新質生產力重要發展領域,交通運輸企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主體,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江蘇交通新媒體平臺推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江蘇交通企業行”專題,反映江蘇交通運輸企業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的積極作為和突出成效,在全省交通運輸行業營造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濃厚氛圍,為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為橋梁戴上“健康手環”
“9時46分,重載車輛經過橋梁。經檢測,橋梁變形在允許范圍內,無異常!”
把一個“小盒子”(視覺圖像位移傳感器)安裝到橋梁上,就能實時監測。一旦橋梁撓度超過閾值后,設備會及時報警并視頻記錄橋面交通狀態,有圖有數據便于事件追溯,這是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交科集團)研發應用的橋梁輕量化監測技術設備之一。
這種監測方式相當于為橋梁佩戴了“健康監測手環”,和我們的手環可以檢測心率、步數等健康數據相似,橋梁輕量化監測技術設備也可以面向場景需求進行重點指標監測,實現場景需求的感知報警,服務橋梁運營養護。
2022年,在省交通運輸廳的組織下,廳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和蘇交科集團聯合開展江蘇省干線公路重點橋梁輕量化監測技術研究,并于同年9月印發《江蘇省普通國省道橋梁輕量化監測系統建設指南》,建立全國首個橋梁輕量化監測標準體系,為行業發展貢獻智慧。
蘇交科集團率先研發了車船撞擊預警系統、車船撞擊感知元、智能圖像裂縫儀、梁體偏位報警器、伸縮縫故障聲紋識別儀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輕量化監測裝置,實現多場景下橋梁病害的高精度、低成本、快速化獲取。以車船撞擊橋梁風險場景為例,蘇交科集團研發的撞擊感知元裝備,集成傳感、采集、傳輸、供電、分析于一體,即裝即用,能夠捕獲撞擊信號并及時報警。
不僅是聚焦單一場景檢測,蘇交科集團開發綜合采集站和無線振弦智能終端,實現多場景下橋梁監測數據的低功耗、云端化、組網化傳輸,開發面向場景的橋梁輕量化監測軟件平臺,打造“傳感—終端—平臺”的系列化產品,實現橋梁典型場景監測的全面覆蓋。相比傳統監測技術,同目標下綜合成本降低50%以上,報警時延縮短到5秒以內,報警準確率達95%以上,還具備建設成本低、設備安裝高效、系統維護便捷等特點。
目前,蘇交科集團針對橋梁輕量化監測場景打造了16款自研產品和1套智能物聯網平臺,已經在全省287座普通國省道橋梁中應用。到2025年底,全省預計完成626座普通國省道橋梁輕量化監測系統建設,橋梁輕量化監測技術將在上百座農村公路橋梁和城市橋梁中得到廣泛應用。此外,該技術正在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河南、新疆等省(自治區)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公路橋梁推廣使用。下一步,蘇交科集團將進一步以“數字化、產業化”作為雙助推器,以全國中小跨徑橋梁輕量化監測建設為契機,積極發展設備供應商、系統集成商、平臺開發商等多維度橋梁數字化產業,打造橋梁輕量化監測產業生態圈,形成一批自主可控面向橋梁養護需求的監測裝備和面向人工智能的軟件系統,加快發展數字交通產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為行業進步注入強勁動力。